最近发生的这事儿,说简单也简单,说复杂也复杂。就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来发了个新规,直接影响了银行和各种第三方平台之间的代销基金业务。这个新规啊,从今年10月1日起就要全面执行,很多银行连夜通知客户,说以后在某些第三方平台上买基金的事儿就得画上句号了,明明白白告诉你得去银行自己的渠道操作。这事儿,不光是一个渠道换人的小调整,背后藏着金意儿!
其实,很多人这些年都习惯在第三方平台上买基金了,为什么呢?就图一个方便快捷,操作顺溜,下单快,操作界面看着也顺眼,啥信息一目了然。而且这些平台本来就入口流量大,微信、支付宝、华为钱包这些家伙,谁还没用手机支付?理财的入口就在大家天天点来点去的APP里,多省事儿。
银行呢,这些年啥都想走个捷径。你琢磨,一个支行要发展点客户多费劲?我合作个大流量平台,分分钟用户数涨上来。产品我来把控,风险我也懂,第三方平台帮我推客户、拉流量、搞营销,我赚钱他们分成,皆大欢喜。这模式说白了,赚个流量钱,谋个轻松生意。
但现在可不行了,监管层来了一记重拳。明确告诉你,以后基金代销,只能靠自己家的路,不能在外头那些平台上擅自卖了。你想让别人帮你拉客户、买基金?对不住——不合规。民生银行、招商银行这一个一个地通知,说啥宇通生活、华为钱包、和包这些全都别想继续代销合作了,客户想买基金,麻烦您辛苦亲自到我们家来看。
说白了,这一连串“分家”举动,不纯是被动,是监管要求里头也带着主动适应,让银行更重视合规和风险把控。说得直白点,银行要自己掌控渠道、管控风险,别指望第三方帮你省事儿赚快钱。
大家都知道,金融这东西风险很深,尤其基金理财这块儿。之前第三方有流量没错,但风险被谁把握?真出了事,责任界限模糊,吃亏最后还是老百姓。新规一来,其实就是让银行担起代销者的责任,别再指望推卸出去。
新规明确说了,银行除了得自己卖,还得专门评估客户适不适合买这类产品,销售人员的资质也得更严。你不能忽悠谁都买,忽悠不会投资的老大爷买高风险基金,那就是祸害人。现在,销售行为、客户匹配、持续管理,全部要规范化。
说到这儿,咱们的用户最关心的问题肯定是:那以后我想方便点买点基金理财,还有没有第三方入口了?短期内肯定不行,银行已经在大面积通知,说第三方全要撤了。手机拿着一看,华为钱包里那几只基金直接“找不到”了,要理财,对不起,自己下各家银行的APP,甚至每家都得重新注册认证,又麻烦体验差。弄得跟双十一前下五六个购物APP似的,谁都嫌烦。
方便度被打折扣,这是大家都能感觉到的直接影响,尤其中老年朋友,本来就不太会用这么多手机软件,现在更是一头雾水。但事儿不能光看表面,监管本意其实也简单,就是要把金融服务的主动权、风控权,牢牢握在银行自己手里。你说一旦第三方平台出了系统问题,或者某个平台运营出了岔子,涉及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资金安全,那可不是闹着玩的。所以对老百姓长远看的话,是为了更加安全,既防风险,又保护钱袋子。
对银行来说更不是省事了,原本跟平台合作,产品上线推广都能借力量,用人也省事,培训没压力。现在好了,全部自己拉用户,自己搞系统升级,客户培训、用户引导,这花销可不是小数。好多银行后头都在憋大招,砸钱升级APP,搞一大堆新功能,目的就一个,让客户别跑了,留下来在自己家买。
这其实是倒逼银行加强自有渠道能力,全面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水平。将来大家会发现,银行APP一个接一个变得和支付宝、微信一样顺手甚至更顺。页面简单,操作便捷,产品说明明白,售后客服快速响应。你别看一开始折腾,以后用顺了,说不定大家觉得用银行自己的APP买基金更踏实,更透明,服务也升级了。
专家也点过这个事儿,说以后银行和非银行合作会相当谨慎,第三方不能想咋干就咋干,要求越来越严。基金代销业务越来越集中在自己家里的平台,合规性、风控会越来越好。
其实往下看,这也算是金融业转型的必经阶段。中国早些年讲求规模,啥都要做大做强,流量为王,谁有流量谁话语权重。现在光有大水漫灌式的客户量已经不顶用,得靠服务、靠自主创新,抓住高质量资源,才是真正的长期赢家。
你今天让第三方拉客户,后天风险失控,一旦出事半个业界都要跟着流血。新规其实就是把口袋口扎紧,做到流程能查、操作能见、责任能追,风险能控,合规高效。长期看,这对老百姓绝对是好事,对银行未必见得是坏事,逼着他们把服务搞上去,本土创新能力也根本提了。
一些新金融界专家也说了,基金代销曾经是流量争夺的重地,各家平台为了人气,把门槛搞得很低。如今大家都甩开外部拐棍,只拼自家本事,真正好的用户体验、优质金融服务才会冒头。银行不是简单地当个柜台卖货了,得搞全流程服务,操作指导、风险提示、售后跟进,一个都不能少。服务差了,用户自己流失,平台做不下去。
当然了,这一阵子用户会觉得不便,特别那种理财达人,习惯每个平台找高收益的品种一家一单,现在统一回归银行APP,挑选会受限制。未来是啥趋势?银行之间的APP服务会明显拉开差距,有的银行APP功能越来越全,用户操作越来越喜欢,自然能把市场份额再吃回来。那些懒得创新的银行,恐怕客户要慢慢流失。
其实,咱们平心而论,第三方平台退出有失有得。失的是短期方便,得的是长期安全。银行不再甩锅,平台也不会稀里糊涂卖啥产品挣快钱。对用户来说,只要忍过这段适应期,很快就会迎来:更清晰的产品说明,更安全的理财环境,更靠谱的售后保障。银行靠真本事赢市场,第三方要靠别的业务突围。咱们的理财环境,也会变得更健康。
最后,各类权威媒体都在跟进,说多家银行已开始陆续终止第三方合作,就是为新规落地做准备。监管部门要的是根上管控风险,让银行承担责任,把金融安全放在第一位。银行自己也懂,早晚要转型,交点学费是必须的。这一步,算是中国金融业“从量到质”大转型的缩影,对今后其他金融产品、保险、信托代销等都有指示意义。用户啊,只要耐心点,往后看,新金融体验只会越来越踏实!
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正规配资炒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