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明是大街小巷、商场地铁口都能见到的熟悉身影,怎么一转眼,这么一个“鸭脖大厂”就摊上了事。
绝味食品啊,说起来,几乎每个武汉人、长沙人都打过卡,谁钱包紧张、嘴馋、等车无聊、聚会嘴不闲,总要来上一串辣爽。
现在你发现没,这个老字号居然停牌了!
还“升级”成了ST绝味,直接进了股市的“小黑屋”——这信息量,搁谁身上能不头皮发麻?
先捋一捋,大家都好奇,这绝味到底犯了啥事。
按证监会湖南监管局的“告知书”,2017年到2021年,公司有那么多的加盟门店装修生意,居然没及时算进营业收入。
5.48%、3.79%,逐年往下掉,好歹也是不小的窟窿,是不是有点类似考试作弊,分数漏报了自己装傻?
这可不是小打小闹。
甭管门店多大、少计多少,真金白银全进了数据黑洞,对于上市公司来说,这就像你参加拼多多百亿补贴,结果“羊毛”被平台自己先薅走了。
说到这儿,忍不住感叹一句,资本市场这地方,藏污纳垢、步步惊心。
规矩一大堆,哪怕往牛肚里藏针戳,都能被监管抽丝剥茧掏出来。
绝味食品这回是“榜上有名”,但看看历史,凡是这样被“ST”前缀套牢的,下场都多少带点狗血——一出戏里既有高光时刻,也有灰头土脸。
公司公告说,戴文军、彭才刚、彭刚毅,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、财务大管家、董秘,平时应该最通财务里子,但偏偏都在相关时候签了字。
有点像你小时候偷偷做了错题本,结果被老师请家长,家长明明“知情”,还一签名,大事化小,小事拖大。
那为啥这么多年的装修业务流水,财报里一个劲儿“看不见”?
是不是觉得某些收入表面“灰色地带”可以眉来眼去混过去?
说白了,就是没按要求把这块加盟门店的装修钱算进公司账户,再加上个别财务员工还得出借个人账户——听着是不是有点像“分头行动,只求不被发现”?
久而久之,如今完了,后果也就来了。
8百多万的罚款从天而降,警告一条条,涉事高管一个不落。
继续操作下去,公司被冠以“ST”名号,还要停牌,想跑都跑不掉。
其实,按监管局的说法,手里资料铁证如山,合同、流水、笔录,证据链一点都不松散。
从严处理也不是无的放矢,毕竟,绝味的生意圈起了这么大一个盘子,门店遍及全国。
2024年上半年,光是大陆门店还有14969家——对比2023年底,已经少了981家。
过去你只以为每条地铁口都能碰到绝味鸭脖摊,谁想到,关店一千家就跟切个水果一样干脆。
外行人看热闹,内行人其实最心寒的,还不是财报里那点虚增还是漏记。
而是“少报收入”的游戏玩了5年,居然每年都有高管签了字。
按理说,这样的财务制度,在上市公司叫顶风作案,换成现在热点网络段子说,就是“吃了苍蝇还得假装没事人”。
高管连信息披露都没管好,董秘说白了就是“摆设”,财务总监居然还安排人出借私人账户,这种“创新操作”,要不是证监会查得细,哪个投资人敢买账?
绝味作为比肩周黑鸭、煌上煌的休闲卤味老牌,上市时还信心满满。
总部设在长沙,靠休闲卤制食品、全国连锁加盟起家的模式,那可是正儿八经的百亿市值故事。
投资人当年估计也是脑袋热:有口皆碑,门店遍地,成长空间大——你看,2025年上半年公司还交出了28.2亿营收,但净利润1.75个亿,同比一下子缩水了40.71%!
今年半年时间,门店掉了一千家。
隔壁鸭脖墙也塌过,眼下“王者归来”?怕是要给个问号。
话说回来,换做你站在绝味员工角度,估计心里五味杂陈。
公司一夜之间成了股市“负面教材”,还有一堆四六级证词等着背书。
投资人更难受——辛辛苦苦买一手股票,本以为下饭,下锅一看,直接“加辣变苦”。
绝味9月19日收盘跌了0.97%,股价15.25元一股,离黄金年代差了不止一丢丢。
而那些动辄几百上千家门店的纸面光鲜,掀开来居然是财务猫腻,你说世道是不是魔幻。
说穿了,ST绝味进入“黑屋”,对公司只是第一轮打击,对消费者对加盟商,对整个行业“连锁反应”才是下饭中的“花椒”。
最近几年卤味赛道本就越来越卷,什么新品牌都在冒头,连里面“鸭脖”“鸡爪”都卷得你分不清谁是谁。
这下,品牌信誉一打折扣,同类型加盟商踟蹰,吃瓜群众也不差事。
有的人甚至调侃:“武汉地铁口公主变落难灰姑娘,以后还敢投鸭脖加盟不?”
投资人恐怕要琢磨,往后小散还怎么安心买单。
行业信心受损,一环扣一环。
咱再说说监管。
近些年,资本游戏里总有一伙人抱奇怪的侥幸心态,以为数据上那点“改头换面”撑不过几轮就能混水摸鱼。
但市场越大,盯着你的人也越多。
想靠“财技变魔术”走过监管雷区,结局往往是,刚抛出王牌立马被“打脸”。
绝味这回,真的就是现实版的“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”。
纸包不住火,老百姓嘴上逗趣,其实心底都明白,食物好吃归好吃,但企业玩钱不老实,品牌就容易一夜滑坡。
从门店增长神话变成跌破人设,也就这么一转眼。
当然,罚款警告只是苦头的开胃菜。
市场信心、消费者情感、加盟商的信赖,全都得靠后头慢慢修复。
你看这几年,休闲食品创业品牌如雨后春笋,“连锁加盟=割韭菜”段子传满地。
投资人嘴上“鸭脖自由”,内心越来越“小心鸭脖割脖子”。
监管一查,把行业藏的蚂蚁窝也能抖三抖出来。
可以想见,未来很长时间,大品牌都会格外谨慎,生怕自己成了下一个活教材。
说到底,做生意归做生意,财务健康、公信力稳定,才是真正的护城河。
哪怕卤鸭脖能让人上瘾,数据乱了、信誉崩了,大佬也能变“广场舞小白”。
有些网友戏言:绝味这瓜,嚼完一嘴麻,剩下的全是后遗症。
也许终有翻盘一说,但江湖风向已变,且行且珍惜。
你觉得绝味这波操作,还有回头路吗?
你还会买账,再投资这样的“ST”品牌股票吗?
留言聊聊你的看法——
你对行业里“财务猫腻”、加盟大潮怎么看?
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。如有侵权投诉,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正规配资炒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